稅制稅務研究委員會
公司法制研究委員會
證券市場研究委員會
會計鑑識暨評價研究委員會
會員聯誼委員會
國際事務交流委員會
教育訓練推廣委員會
 
 
資訊分享 > 法務會計相關文章
稅改專欄/免稅額 不應低於最低生活費
作者譯者:經濟日報/柯格鐘
出版日期:2013.01.24
【經濟日報╱柯格鐘】 2013.01.24 08:26 am
 
夾在「三明治」世代中的中生代,每在過完新曆年,照例都得準備一筆資金,除舊曆年時要給老少一代紅包、全家的旅遊費用以外,較大開銷就屬接著而來,每年均須報繳的綜所稅。作為稅法研究者,個人每在報繳綜所稅時,不免感嘆免稅額與扣除額規定的不合理。藉此一隅,本周即先分析免稅額,下周則續針對扣除額規定,作進一步說明。

按所得稅法中免稅額之規定,學理上係為反映一個人在社會中,維繫生存的最低額度,亦即,能夠維持衣食溫飽的最低額度(生存最低需求)。一個人,無論是以勞動力、資本或兩者之結合投入市場,因此取得之經濟成果,在計算個人稅負能力時,除先以收入減去成本與必要費用(客觀淨值)以外,尚須減除維繫納稅人個人「生存最低需求」額度(主觀淨值),蓋因此一額度,是納稅人繼續活下去的根本,客觀上屬納稅人無法自由支配所得的範圍,國家財政無論如何困難,也不能任意對此徵稅,否則形同逼迫納稅人求死。從而,「生存最低需求」列為免稅額,不僅在體現多數文明國家「國民優先於國家」的觀念以外,在我國,主要仍在實踐憲法第15條規定,人民生存權應獲保障的基本意旨。

又若納稅人與其配偶或其他受扶養親屬(例如父母或未成年子女)一起生活者,因納稅人依民法規定,須對配偶及其他受扶養親屬盡扶養義務,故對納稅人而言,現實上須支付之扶養費,性質上屬納稅人無法自由支配所得的範圍,對於受領扶養費用之一方而言,概念上雖仍屬其所獲所得(依純資產增加說),惟仍須將該所得先用以維繫個人的「生存最低需求」。從而,在納稅人申報家庭綜合所得稅時,將會同時申報減除納稅人自己、配偶及受扶養親屬(以扶養費用之形式),依人數計算的免稅額。

從以上說明可知,所得稅法中有關免稅額規定,絕非立法者好意的施惠措施,乃是基於憲法明文保障人民生存權的誡命,故無論是立法或行政機關皆有義務,應定期檢討並與時俱進調整免稅額,俾便切實反映當代社會中,維繫個人及家庭「生存最低需求」。稅法免稅額,尤不應使其低於社會救助法「最低生活費」,蓋若免稅額度過低,將形同懲罰納稅人,因其工作賺錢所能減除的免稅額,尚且不足最低生活費標準,是其又何必辛苦工作?反不如坐領低收入戶之社會救助金。以我國101年為例,台北市最低生活費為每月14,794元,換算每年即有177,528元,但綜所稅之免稅額僅82,000元,為前述金額不到1/2比例。縱以台灣省為基準,101年最低生活費,經換算後為122,928元,仍比前述免稅額高1/3,足以說明我國免稅額度過低的客觀事實。
(作者是成大教授,中華法務會計協會提供、誠品公益基金贊助)
【2013/01/24 經濟日報】
 
回上頁
 
 資訊分享  
會員專區    
       
       
 
   
 
 
關於協會會務紀事活動花絮資訊分享友站連結加入協會連絡我們首頁
 
TEL:04-7279939 ‧ FAX:04-7248704 ‧統編:39717584
Email:service@ms.cpas500.com.tw
聯絡處:60065彰化市中山路二段349號11樓│會址:40041台中市中區中正路271號4樓(三樂大樓)
版權所有 © 2014 中華策略系統管理學會
通通象網路科技有限公司是一間彰化網頁網站設,我們是一家專門設計客製化網頁的設計公司,主要營業項目有網頁設計,網站架設,網站維護,我們營業的區域有::彰化網頁設計:: 台中網頁設計:: 南投網頁設計